寨卡病毒已潛伏一周 陰性結果非意料之外

社會

發布時間: 2016/08/26 22:38

最後更新: 2016/08/26 22:52

分享:

分享:

香港經濟日報資料圖片

衞生防護中心昨晚公布本港出現首宗外地傳入寨卡病毒感染個案,38歲外籍女患者被送往聯合醫院隔離。衞生防護中心今日再為患者進行血液樣本測試,結果呈陰性,傍晚已獲准出院。有微生物學教授指出,由於寨卡病毒一般在血液內逗留約一周,故出現相反的測試結果非意料之外。

港大微生物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陳福和解釋,寨卡病毒只會在血液內逗留5至7日,女患者在本月20日出現病徵,至昨日已近7日。加上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所採取的快速測試敏感度高,即使病毒量很少也能測試到,故當患者血液內的病毒昨日清除後,測試結果就會改呈陰性。陳認為,女患者的臨牀進展與文獻脗合。

陳又指出,愈來愈多曾訪疫區的人士返港,都會增加本地傳播的風險,相信未來一段時間本港出現零星輸入個案亦不足為奇。

署理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左二)與衞生署、食物環境衞生署和醫院管理局舉行會議,跟進首宗外地傳入寨卡病毒感染個案的最新進展,並評估相關風險。(政府新聞處圖片)

他解釋,現時東南亞以至紐約及佛羅里達州亦有寨卡爆發,隨暑假完結,外遊後返港人士增加,未來2個月仍需密切留意及加強警惕;即使入冬後亦有風險,呼籲市民到訪疫區後,即使無症狀,亦需持續3星期使用驅蚊劑,以防被本地蚊媒叮咬後將病毒傳開。

【延伸閱讀】女患者寨卡化驗呈陰性 黃昏已出院

陳福和直言,市民於預防寨卡上可多做工夫,包括留意自己家居有否積水,以防蚊子滋生,同時校方亦需於開學後加強滅蚊工作。

衞生防護中心前日(25日)公布,38歲女患者本月6至20日與3位家人赴加勒比海聖巴泰勒米旅遊,至22日回港。她自稱曾於旅遊期間被蚊叮咬,在20日出現病徵,包括手部關節痛、紅眼,但沒有發燒。至返港翌日(23日)求診、並於24日驗血及驗尿,前日傍晚確診。

食環署昨派員到患者工作的國際金融中心及居住的將軍澳日出康城進行滅蚊,衞生署也公布患者曾短暫逗留灣仔駱克道及西貢窩美紅棉路,並已通知有關地點的管理人。

香港經濟日報記者潘政祁攝

【其他熱話】蘋果iOS現「極度危險」安全漏洞     

【其他熱話】港女日本工作假期慘遭呃鐘拖糧歧視實錄 

【其他熱話】大腸癌篩查9月開波 點樣拎到萬元資助?